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和重要途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的现实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大量安置农村富余劳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 中国畜牧业经济状况及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份额稳定上升.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肉、蛋、奶产量持续增长。
2.生产方式逐渐变化.规模化生产增长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畜产品生产开始由个体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小农户家庭畜禽饲养、养畜专业户饲养与企业化规模饲养三种共存方式。而这三种畜禽生产方式在提供畜产品总量,产品总量中所占份额,以及三种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为:
(1)小农户畜牧业生产规模普遍提高。
(2)我国畜禽业的生产方式开始从小农户,副业型经营向专业型.规模化方式转变。在畜产品生产总量构成中.普通农户生产比重下降,而专业户和企业化规模饲养所占比重上升。
(3)畜牧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区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生猪产业带10省(区) (按产量排序依次是: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广西、江苏、湖北、安徽)产量占据了全国总量的66%,尤其四川、湖南两省一直是传统生猪生产大省。其产量占据总量的22%。肉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11省(区),其产量占到总量的72%。奶牛产业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五省(区),其产量占总量的62%。禽蛋产业带地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辽宁。
二、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近些年来,畜牧科技工作者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了一大批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为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通过引进国外高产畜禽品种,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使我国畜禽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畜禽良种普及率和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3. 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
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农区适度规模饲养快速发展,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圈养和轮牧养殖方式逐步推广。全国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已达4万多个。
4. 畜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猪肉产量增速趋缓,牛羊肉比重上升,牛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5. 市场上安全优质畜产品不断增加
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6.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三、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
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畜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加入WTO后,希望畜产品能够增加出口。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难以形成加工出口要求的规模,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加工业和出口竞争。
5.疫病防治困难。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传统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无法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对畜禽业的整个产业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畜牧业发展前景大。
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whnky.com,咨询热线:027-83388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