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养猪人的幸福指数从何而来?
来源 :武汉纽科源   作者 :纽科源   发表时间 : 2013-09-24 00:00:00   浏览 :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压力感来源越来越多,中国现代行业一再出现的过劳死,让大家开始关注另外一个事实:幸福感指数。就目前就业形势来看,中国也似乎已经到了这一“升级”当口。不少人认为,幸福感指数,特别是在工作中,很能令人获取。于是,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或传统就业者投入工作以获取幸福感。
 
  近日,官方公布了《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在进行比照时发现:涉农人群的幸福感是偏低的。这或会令身为涉农人士的养猪人感到沮丧。
 
  涉农人群幸福感偏低,这一现象是否令人吃惊呢? 当然。宅在家里,与世隔绝,成天与猪为舞,打扫猪圈,喂养猪圈,然后就是坐等收猪人上门收猪。这是涉农养猪人模式的基本款,也表明涉农养猪人在人们生活中的身影随处可见。电商卖书,当当网火了;电商卖3C电子产品,京东一夜成名;卖生猪食品,双汇赚得盆满钵满。最近,卖什么最火?答案是生猪。2013年,“养猪”在畜牧业依然炙手可热。
 
  幸福感是什么?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知,感纯属个人感受,但是内里包含了可量化的硬件条件,比如收入水平,工作压力,劳动强度,职业风险,社会认同等等。有尊严地活着,是感受幸福的前提,所谓尊严,包括获得维持温饱以上的稳定收入,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获得社会认同,受到大众尊敬等。
 
  人们在评估涉农养猪人幸福感时,仍然普遍受到低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业偏见,古代小说通常将养户屠夫的形象设计为:粗鄙邋遢,至今养猪人在大众中印象模糊,是其职业社会认同感不高的原因之一。二是:生猪市场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如瘦肉精、黄浦江漂死猪等,无疑让公众对涉农养猪人设下防线。三是:受过去传统的眼光影响,普遍认为涉农养猪人层次不齐,门槛准入较低。
 
  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涉农养猪人的幸福感究竟是否如之前的老眼光呢?不必低估。因为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猪高热病之后,行业大洗牌,大批散养户退出,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在广东已经接近70%。养猪产业链上行业从业者的教育背景提高,年龄层次降低,专业人士在行业中的占比增加,这些人是产业的中坚与主流。另外,脱离了家庭生产模式,按照资本投资的属性,这个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的利润率将逐渐趋同,高成本时代来临,除了通胀因素,猪价以及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表明行业转型正在发生,农业与属于工业的制造业之间,界限将慢慢变得模糊。
 
  不难发现,养猪人中的主流,传统意义上的“农”字烙印已慢慢退去,只是产品仍然姓农。互联网巨子丁磊投资养猪,他想告诉大家,养猪其实是个技术活,而且是高技术的活,具体表现为:生猪行情的把握、养猪场的有效管理、生猪疾病的有效防控等。这些无疑对涉农养猪人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更是对养猪行业一直以来大众认知的一种修正,诚然改变之前的印象的路还比较长,但是相信公众会对现代养猪业的认知越来越好。
 
  中国13亿人口近日日吃猪肉,对食品的要求也日渐严格。如今人们,不见猪怎跑不要紧,最忌的是病从口入!幸福感来自于职业自豪感,公众放心才有自豪可言,所以,幸福要靠你的用户给你。至于滥用药物、添加违禁品等,猥琐之举足以让所有从业人蒙羞,其造成的社会负面评价反过来直接挫败养猪人的幸福感。如此,养猪人的幸福有赖于行业人士自律以及产业档次的提升。
 
  今后,当谈起养猪时,涉农养猪人能愉快地表达对养猪的热情:"我热爱养猪,我就是养猪的!"
 
    本文转至中国养猪网

武汉纽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whnky.com,咨询热线:027-83388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