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争”是中外油世界的核心焦点,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进入2018年,一场超级“豆争”正在逼近.....
“中美经济一旦擦枪走火,大豆或将是中方有力的反制武器”--这类推演在特朗普在上任美国总统后,一再出现于民间舆论你来我往的嘴仗中。现在美国大豆或将卷进贸易风波,可能会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锐减,国内的大豆(豆粕)价格会不会飙涨,使原来的原料成本增加基础上再加码?2018年饲料大幅涨价难道是“箭在弦上”吗?
中美贸易战是否会燃至大豆?美国豆农算账要亏50%,直呼伤不起!
2月16日是中国的大年初一,美国大豆协会的官网急急挂出一则声明,因为这一天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安全调查报告,建议将对中国等国征收高额关税,被视为特朗普狗年打响的贸易战第一枪。
之前,特朗普已经对中国打响了两枪:1月底,对进口中国洗衣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高额关税;中国回击的一枪是对原产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月14日美商务部又宣布中国进口的铸铁污水管配件存在倾销行为,将征收高幅度保证金。
特朗普政府在一个月内,密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扣响扳机,国内外舆论四起,普遍认为随着摩擦升级,大豆很可能是中国瞄准的首个真正目标。甚至连目标本人也觉得危在旦夕,赶紧表态不当炮灰。
美国大豆协会在声明中称:
大豆种植户对商务部的决定深感忧虑,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客户,购买了美国近三分之一价值140亿美元的大豆,其购买量比我们所有其他客户的总和还要多!何况强大的竞争对手巴西和阿根廷将乐得抢夺我们让出的份额。
如果对钢铁和铝产品征税,会令大豆种植户陷入困境。中方态度已明确显示大豆将成为反击报复的目标,这将令目前已经萎靡不振的豆业雪上加霜。
价格将下跌40%,农场收入将减少50%,我们真的伤不起!......
美国中西部州是对华大豆出口大州,也是共和党的票仓和特朗普支持者的大本营。
美国农民这么着急先举了白旗,是因为大豆的子弹早已飞起,着实疼在了自己身上,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这一次,中国可能要来真的了!
自2018年1月1日,中国对针对美进口大豆开始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美国农业部在1月份的报告中称:“中国是美国大豆出口放缓的关键。”
因为南北半球的原因,大豆的收获季节在美国为9月到次年3月,巴西和阿根廷则为4月到8月,美国和巴西、阿根廷对中国大豆的供给实际上是按季节进行分工的。
数据还显示,在巴西新季大豆收获开始出货之前,中国已经购买了巴西几乎所有的库存大豆以避开美国,甚至不惜支付更高的价格。(巴西豆蛋白含量高也是原因之一)
自2012年起,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目前巴西占到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而2017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为3290万吨,占中国进口量的34.4%,为2006年以来最低占比。
这里,不得不提到已提前布局进入巴西的中国力量——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从2014年开始战略计入巴西,没花费几年,就在巴西达到了需要数十年贸易才能达到的地位。2017年中粮已成为巴西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商,仅次于邦吉集团及丸红株式会社,超过了嘉吉、路易达孚等老牌农业企业。
在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和中粮并肩作战的还有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上海鹏欣集团等企业,通过收购当地仓储、物流企业,和巴西国有企业合作等形式,绕过了ABCD等等国际粮商,直接从巴西大豆农户手里直接购买,成为中国在“豆争”中的王牌。
当然面对“豆争”,中国并不是不需要估算高风险:国内大豆、食用油价格是否会水涨船高?豆粕是最重要的猪饲料,猪肉价格是否会应声而涨,如何不伤及中国消费者?
精打细算的中国政府并非没有考虑,一些媒体报道称,中国商务部一直在研究对如何对美国大豆进行反制,包括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也在评估对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自1996年中国开放大豆进口至今的20余年中,历经多场血雨腥风的“豆争”,中国政府与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教训,具备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实力与能力,注定将能以高超的智慧与手段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虽然从春节前的市场购销情况来看,国内大豆的行情很难走出较好表现,但小编认为从弱势行情中找到商机,让自己可以度过难关才是真正的本事。有一句话是“站在风口,猪都能上天”,但在“等风来”的日子,你要做的就是活下去。
那么,大豆价格真的要涨吗?饲料价格也要大涨?目前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