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8月3日发布,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农业农村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紧急指导当地做好各项防治措施并采样检测。8月3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疫情发生后,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当地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沈阳市已暂停全市范围的生猪向外调运。目前,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农村部指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会感染人。同时,提醒生猪养殖者,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的,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以软蜱为传播媒介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高度接触性传染: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2、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3、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4、潜伏期短、死亡率高: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15天。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 4-10天内100% 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 30%-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另外,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1、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 。病程4耀10天。
3、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仔 猪 病 死 率 较 高。病 程5-30天。
4、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15个月。
病理变化主要为,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鉴别诊断上,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与我国流行的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相区别。二者的病原、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不相同,但是临床症状类似,都会造成猪只的严重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基本相当,临床表象鉴别难度大,主要通过实验室诊断鉴别。
虽然国外有根除该病的成功案例,但是面对国内不规范的养殖环境,复杂的疫情状况和落后的饲养管理水平等,使得疫苗仍为预防该病的最佳方案。但由于病毒基因组大,基因型多且非常容易变异等客观原因,造成至今无有效的商品化疫苗面世。
欧洲国家已经制订了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监控猪只和猪类产品的进出转运并禁止用食物废渣饲喂猪只。
控制措施是建立在快速临床检测、诊断确认,无害化处理感染动物和禁止感染区域猪只和猪相关产品运输的基础之上。同时要关注野猪和寄生虫(壁虱)在疾病传播中的角色。
严格制定和执行符合猪场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系统是疾病防控之本, 对它的防控也不例外。对人员流动,猪只流动,猪场运输车辆,饲料,供应物资等要有严格的管理监督体系。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对疾病暴发、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模型可以建立在不同的水平,包括生产体系, 区域,省份,和全国范围。
非洲猪瘟传播到中国了,虽然不会引起人类感染,但是对猪可能是致命的,发病快,死亡率极高,而且很难根除,发病即为疫源地。所以政府要把好国门,既然进来了就不能让其扩散了,该杀就杀,不能含糊,公开、透明处置,尽快完成血清学普查,尽快把疫情消灭在萌芽。
还记得2003年的非典吗?15年过去了,谜团解开了,当时,科学家鉴定出SARS病毒的罪魁祸首是一株冠状病毒,并在广东牲禽市场上所销售的果子狸中发现了基因类似的病毒,从此果子狸背上了无数的骂名。
来自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经过五年的研究确认,云南省的一个菊头蝠种群体内所含的病毒毒株中,存在传播至人类的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
果子狸也并不是完全无辜的,它作为中间宿主传播SARS病毒是铁的事实,只不过病毒来源是蝙蝠。
研究人员同时发出警告,在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的类SARS病毒,必须提高警惕,尤其是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杜绝野生动物市场交易。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当人类去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何尝不是切断了一条病毒的传播途径。
消灭非洲猪瘟,刻不容缓,兽医师们要担起责任,要有大局观!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明天迎接我们的一定是灿烂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