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农业农村部就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8-11-24 09:10:56   浏览 :

 自2018年8月3日起,我国辽宁省沈阳暴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到11月23日,3个多月的时间里,非洲猪瘟疫情已经有74起,该病迅速蔓延至大半个中国。


当前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对我国养殖业构成了空前的挑战。


在这种形式下,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现场,农业农村部畜牧兽业局副局长冯忠武先生;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先生针对非洲猪瘟问题接受记者提问。

 

 

 

 

具体内容如下:

经济日报记者:非洲猪瘟今年好像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非洲猪瘟是从哪里传入进来的?在国内又是如何传播的?


黄保续:这个病肯是从国外传入的。因为2018年之前,我国一直没有非洲猪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

 

1.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

 

2.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

 

3.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

 

4.野猪迁徙。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可能途径也主要是上述几类。

 

关于国内疫情的传播问题。首起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对每一起疫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归纳起来,对于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因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共有13起,占全部疫情约19%。

 

2.餐厨剩余物喂猪。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共有23起,占全部疫情约34%。

 

3.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携带病毒后,不经彻底消毒进入其他猪场,也可传播疫情。这是当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方式,占全部疫情约46%。

 

对此,农业农村部已于11月1日发布公告,对生猪运输车辆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人民日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消息来看,每起非洲猪瘟疫情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置,但是为何近期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增长,未来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会呈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冯忠武:针对已发生的每一起疫情,我们均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赴现场,指导协助疫情发生地坚决果断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应急处置措施。从目前情况看,上述处置措施均已严格落实,已发生的73家猪和1起野猪疫情均得到有效处置,没有发生二次扩散。

 

之所以疫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我们分析,与以下4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1.我国边境线长,国际交流频繁,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增大。来自疫情国家的猪肉及其产品走私、旅客携带物、国际航班班列及其餐厨垃圾、野猪越境等均有可能从境外带入病毒。

 

2.非洲猪瘟具有明显的早期发现难、预防难等特点,该病潜伏期长,生猪感染后,可能在3周内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这期间由这些尚不为人知的病猪及其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屠宰、人员工具携带、长途调运、接触传播、餐厨剩余物饲喂等,多种途径传播病毒。

 

3.我国居民普遍喜食热鲜肉,这就造成了大量生猪长途调运,同时车辆的消毒和经纪人的管理没有跟上,由此引发疫情。

 

4.我国的生猪养殖中小散户的数量还很庞大。这些散养户生物安全条件差、措施不到位,且多有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的习惯,传入疫情的风险较高。

 

考虑到我国养猪业的特殊性以及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我们初步判断,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仍是该病防控的关键时期,该病仍会呈现点状散发态势,随着各地防疫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出现此前辽宁省那样小区域内暴发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我们在坚决落实现有防控措施,针对每起疫情打好攻坚战的前提下,也要做好应对更加不利局面、打好持久战的各项准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国吉林已经发生了1起野猪的非洲猪瘟疫情,这和家猪的疫情有什么关系,会对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黄保续: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野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部与国家林草局立即派出督导组,与地方共同开展疫情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目前,各项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均已落实。经对死亡野猪采样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引发吉林白山野猪疫情的病毒,在基因的关键位置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于引发国内家猪疫情的病毒。

 

同时,畜牧兽医部门对死亡野猪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疫情排查、抽样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未发现家猪感染病例。

 

从现有调查和检测结果看,基本可以明确,这一起野猪疫情和国内已有家猪疫情没有直接关系,不是由家猪传给野猪。由于发现地处于边境地区,森林覆盖率高、野猪活动密集,很可能是境外传入疫情。

 

野猪活动路径复杂,不易受人为控制影响,如果非洲猪瘟在野猪中持续蔓延,将大大增加防控难度。同时,现在已经进入冬季,非洲猪瘟病毒怕热不怕冷,低温条件下存活能力更强、存活时间更久,加上野猪冬季觅食困难,进入农户周边寻找食物、向家猪传播疫情的风险增高。

 

如果进一步形成野猪-家猪相互传播疫情的局面,非洲猪瘟防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将大大增加。我部和国家林草局已经安排,各相关地方进一步加强野猪疫情排查,加强人工饲养野猪的监管,切断非洲猪瘟在家猪和野猪之间交叉传播的途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非洲猪瘟发生以后,农业农村部采取了限制调运的措施,这对当前的生猪生产有何影响,会不会影响元旦和春节期间的猪肉的供应?

 

 

 


冯忠武:从当前情况看,生猪生产方式正在积极适应限制调运措施,全国生猪供应和价格水平总体稳定。

 

从生产看,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96亿头,同比增长0.1%;猪肉产量3843万吨,增加10万吨,同比增长0.3%。按照2017年生猪出栏6.89亿头测算,疫情处置中扑杀生猪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仅为0.087%,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市场供应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

 

从价格看,8月份以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3.5元左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也没有脱销断档。在严格调运监管初期,浙江、上海等地猪肉价格出现了区域性上涨,目前两省市猪肉价格分别为31.4元和27.4元,虽然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10月份以来均下降了2元左右。总的看,元旦春节期间产能充裕,猪肉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我们也注意到,限制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确实对部分企业生产周转产生了一些影响,部分猪场商品猪被迫压栏,仔猪调运遇到了一些困难。种猪本来不在限制调运范围,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困扰。对此,我们已做了相应安排。

 

1.进一步完善调运监管方案,在确保疫情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尽量方便仔猪调运。

 

2.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现有屠宰能力,引导就近就地屠宰,减轻疫区压栏压力。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主产省区和主销省区“点对点”调运,稳定市场价格。其实这项措施我们已经在省内启动实施,要求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和屠宰厂建立“点对点”调运机制,按照指定路线运输生猪到指定屠宰厂,相关产品经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财经》杂志记者:食品环节可能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混入,这种情况下,可能通过泔水然后再进入生猪养殖环节,有没有这方面的评估?


冯忠武:目前我们国家引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饲喂了餐厨剩余物。所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以及我们制定的管理措施中,都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由于饲喂餐厨剩余物引发疫情,降低疫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