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马上用止泻药物
有些猪场工作人员,一看到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厂家为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在治疗肠道疾病药物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一针下去,痢是止住了,但猪却不吃食,有些甚至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治好,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其实,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而做出的适应性应答反应,对于腹泻治疗原则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肠胃、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严重的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猪咳嗽,立即使用止咳药物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使喉头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咳嗽。此时单纯使用造成药止咳药物,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粘膜发绀,甚至有些还会出现四肢末端发紫,呼吸困难。正确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消除病因,包括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等,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重视单个猪病的治疗,不重视群体猪病的控制
有些养殖场猪发病时,就只对那几头发病猪治疗,结果这几头猪治好了,几天后又有猪发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以猪群作为判断疾病的对象,以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性能指标作为判断猪群是否得病的依据。
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有些养殖户误认为用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盲目加大用药量,这样不仅容易使猪发生药物中毒,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消毒方面的误区
有的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认为未发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或已经消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或消毒前不对环境进行彻底清除;或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或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剂。
驱虫的误区
没有重视母猪驱虫,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在驱虫药的剂量上,总认为一次大剂量比小剂量长时间添加要好。
疫苗打得越多越好
有些养殖户认为猪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就是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抗病毒和其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疾病变成了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