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为特征,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本病毒无血凝活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与番鸭细小病毒存在部分共同抗原。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和雏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感染日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2~5日龄感染,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6~10日龄感染,其死亡率可达70%~90%;11~15日龄感染,其死亡率达50%~70%;16~20日龄感染,其死亡率达30%~50%;21~30日龄感染,其死亡率达10%~30%;1月龄以上的雏鹅感染,死亡率为10%左右。
三、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
3~5日龄发病者往往无前驱症状,一发病即极度衰弱,或倒地乱划,不久死亡。
极度衰弱,倒地乱划
急性型:
6~15日龄发病者全身萎靡不振、打瞌睡、拒食、但饮水多,排出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呼吸困难,鼻端流出浆性分泌物,喙端色泽变暗,常有摇头动作,临死前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病程1~2天。
精神萎靡,喙端色泽变暗
亚急性:
15日龄以上发病者病程长,以萎靡不振、消瘦和拉稀为主要症状,少数幸存者在一段时间内生长不良。
四、病理变化
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小肠后段“腊肠样”栓子
心肌颜色变淡
五、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化室进行传播的,孵化室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的种蛋应及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2、免疫接种:种鹅在开产前一个月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第一次接种,2头份/只,肌肉注射;15天后进行第二次接种,2~4头份/只。若种鹅未进行免疫,可对2~5日龄的雏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小鹅瘟高免卵黄液,每只皮下注射0.5~1毫升。
治 疗
雏鹅发病后,及早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能制止80%~90%已感染病毒的雏鹅发病。处于潜伏期的雏鹅每只注射0.5毫升,出现初期症状的注射2~3毫升,10日龄以上的可适当增加,均采用皮下注射。注射高免血清时,最好配合头孢类药物如神盾、神农利剑等。
已有感染症状的,治疗和预防用“黄连解毒散+赛科益生”拌料“科源舒宁+神农益生”饮水,清热解毒、扶正祛邪、解除免疫抑制,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等功能。
黄连解毒散——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克星
主要成份: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功能主治:
本品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解除免疫抑制,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等功能。
1、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痢滋阴、解除免疫抑制病,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等功能。
2、用于禽温热性病毒病,感冒引起的气囊炎,肺炎咳嗽,病毒性肠炎菌痢,腺胃炎,防治鸭病毒性肝炎。
3、禽的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新城疫、小鹅瘟、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
用法用量:
混饲:本品500克拌料1000kg,连用3-5天。
推荐方案:
(1)黄连解毒散+科源舒宁,用于流感、新城疫、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2)黄连解毒散+纽博特,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