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重视成活率,不重视均匀度
现在的饲养条件,要想提高仔猪成活率并不难,但要提高仔猪均匀度,也就是断奶时仔猪都能合格却很难,因为让初生重小的猪赶上初生重大的猪,或让哺乳期间出现的病弱猪断奶正常,需要技术上、管理上、饲料等方面的协同作用,也就是要让生产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如果批仔猪断奶时平均体重达到7公斤,但大一些的可达9-10公斤,小的只有3-5公斤,那这批猪的成绩就不理想,因为体重小的猪断奶后很难顺利成长,且多闹病,为以后的全进全出造成困难。
让一批仔猪断奶时均匀,除为猪群提供更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外,还需要对弱小猪进行特殊的照顾。这样需要让一些弱小的仔猪吃偏饭,比其它猪吃更多的奶,享受更优越的条件;技术上涉及固定奶头,并窝与寄养,定时喂奶,胃管投喂等;管理上防压、防泻、频繁抓猪等。但如果这样做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救活了一头小猪,而且为以后的保育和生长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2、初产母猪没有引起重视
初产母猪相对于经产母猪,体格更小,采食量更低,没有带仔经验,很容易出现咬仔或者拒乳等现象,处理不好会引起仔猪伤亡。对于这样的母猪可以在其分娩结束后在人员陪同下再进行哺乳,如果还不行可以采取注射镇定剂的方法或者给其灌白酒也行。
3、不注意舍内潮湿
舍内湿度大将大大增加仔猪对寒冷的感觉,特别是撤去热源的哺乳仔猪,往往会因潮湿引发腹泻,进而引起全群感染。
造成舍内潮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管漏水,二是水压高,再是同舍洗栏,舍内温度过高时母猪玩水,将水溅得到处都是,特别是夏季往往弄的到处是水,垫板潮湿,仔猪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如果在冬季,由于换气困难,长期的舍内潮湿有利于微生物繁殖,易发疾病。
4、产前不检查母猪乳房
母乳是哺乳仔猪唯一的营养来源,而且猪乳房又不同于其它动物,一头仔猪都只吃一个乳头的乳汁,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定终身不变。乳房是否正常将决定一头仔猪能否成活或正常发育。生产中常见到母猪乳房出现发炎肿胀或萎缩现象,从而导致母乳分泌不足,仔猪因营养不良而发育受阻,易患病,死亡率增高。
如果能在母猪上床时就注重乳房,进行检查,对不理想的乳房采取相应措施,会提高哺乳期间泌乳量,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提前检查有效乳头数量,还会对生后寄养工作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初生仔猪成活。
5、母猪料营养不足
母猪要满足仔猪最大限度的生长,每天需要采食饲料8公斤以上,而我们现在母猪的采食量远达不到8公斤。现在许多猪场在选用饲料时,并没能从能量蛋白的平衡方面或是能量与氨基酸比例及氨基酸之间的平衡上动脑筋,而是一味地增加粗蛋白的含量,其结果并没能提高母乳的效果,却由于蛋白含量过高增加了体内代谢负担。
要想增加母猪营养,提高营养浓度是一个唯一的途径。提高能量浓度的方法为添加动植物油脂,而提高几种限制性氨基酸的量,可以通过添加单项氨基酸来解决。
6、缺乏应急措施
母猪产仔时,常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母猪产后死亡,母猪产后拒哺,母猪产后无奶等,如没有特殊办法,会导致全窝仔猪死亡。如果提前采取办法,可将这些损失降到最低;如分开喂奶、胃管投饲、初乳冷冻等。
7、盲目助产,引起产道感染
一些饲养员发现产程稍长就马上人工助产,导致母猪产后感染,轻者采食量下降,哺乳性能差,重者影响以后的配种产仔。因母猪个体不同,其产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否需要人工助产,可用下面办法:发现母猪强烈努责但无胎儿产出时,可将消毒的手臂伸入产道进行检查,如仔猪已出子宫颈口,可人工助产掏出,如仔猪仍在深处,则不需急着掏猪,可继续等候。
8、对奶水少的母猪处理方法不当
母猪产后无奶或少奶是哺乳期间最常见的问题。原因多方面,如怀孕中期喂料量达大,脂肪颗粒充斥到乳房中影响乳腺发育;临产时出现严重便秘,引起产后不食;产仔前后乳房感染出现乳房炎,因疼痛拒哺使乳腺萎缩;产后出现感染引起高烧等。
解决母猪无奶和少奶也要针对上述情况而定,多方采取措施,营养不良的增加优质饲料,如鱼汤、肉汤等;产后感染的当先消炎处理;便秘者则要先促其排便,过肥者则只能通过按摩乳房结合注射催产素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