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说猪群咬斗的防治措施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7-09-04 14:50:58   浏览 :

 1、猪群频繁咬斗的危害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发生咬斗的现象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断奶仔猪群较为严重猪相互咬斗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以及生长性能。被咬伤的猪会躲在角落,如果发现不及时,不能够及时的治疗处理,会导致伤口的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从而降低了胴体的质量,更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导致猪只死亡。

  2、引起猪群频繁咬斗的原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起此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猪舍内饲养环境不良会导致猪只不适,而发生咬斗。不良的环境主要包括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粪污不及时的清理而导致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 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 通风不到位; 光线过强或者采光不好、天气的突变、饲养环境的噪音过大等。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都会使猪处于兴奋不安的状态而出现烦燥的情绪,从而导致相互发生啃咬。

营养因素。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是依靠饲料来提供,如果饲料中的营养水平不平衡,或者饲料的种类搭配不合理,而导致的蛋白质、能量以及脂肪这三大基础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出现营养失衡或者营养不良的状态而出现咬斗的现象。另外,饲料的蛋白质的质量不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其他类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均会导致咬斗的发生。特别是生长发育旺盛的仔猪,如果出现钙、磷、铁、铜、锰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仔猪产生恶癖而互咬。

管理因素。引起猪咬斗发生的管理因素主要是饲养密度过大,猪为了抢食饲料和饮水的位置会相互接触而产生冲突,从而相互攻击和咬斗。另外在分群时分群不合理,没有按照猪的体重、大小、强弱来分群,常会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而使体重较小、体质较弱的猪被咬伤,而一旦有猪被咬伤,就会引起其他猪去咬,从而加剧了这一现象。另外,如果圈舍内的料槽和饮水装置不够,也是引发猪群咬斗的一个主要诱因。猪群有固定的秩序,如果此秩序被破坏,也会发生咬斗。

疾病因素。当猪患体外寄生虫病后,皮肤会受到寄生虫的刺激而烦躁不安,继而在墙壁或栏舍上摩擦,导致外伤发生,这会吸引其他猪来啃咬,进而引发互咬;猪患体内寄生虫后会产生攻击圈舍内其他猪的行为。

  3、预防猪群频繁咬斗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品种、体重、大小、强弱以及采情况进行分群,将相近的猪分为一群饲养,并在不影响猪只生长,合理利用圈舍的前提下,注意饲养密度,以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采食、饮水和运动。以避免抢食、抢水现象的发生。

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猪对营养的需求,发现猪群有咬抖行为时可在饮水中添加强力纽固素,注意饲料的品质,禁止饲喂发霉的饲料饲喂时要定时定量,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500g+赛科益生1kg/吨,连用7-10天。

为猪群提供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入圈舍。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在饲料中添加纽科虫灭1kg/吨,连用5天,加强圈舍以及饲养工具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更应加强消毒。

对于已经发生咬斗后受伤的猪只,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并涂上科源正典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猪只可用神农利剑0.1ml/kg体重进行治疗并要隔离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