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夏季多雨高湿,正是猪附红细胞体病高峰期,而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病如影随形,常呈现并发状态。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与弓形体病并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容易并发弓形体病,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对其它疾病原易感。
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较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发病期间死亡率和淘汰率达30%~50%。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温暖季节,气温在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阴雨天后多发,尤其在吸血昆虫大量衍生繁殖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不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仔猪多数呈急性经过。病初体温可达40.5 ℃~41.5 ℃,呈现高热稽留,采食迅速减少,皮肤发红,特别是腹下、耳后;眼结膜潮红、发绀;尿液呈深黄色或咖啡色,排酱油色或深黄色稀粪。部分病猪迅速消瘦,呼吸困难,剧烈下痢或便秘,有的转为水泻,粪便油脂样或胶冻状,棕色、红色或黑色,随病程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如感染弓形体病多呈现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出现早产或产出死胎现象。
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样黏液,肺部大面积淤血或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急性死亡的猪营养状况良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可见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有的出现黏液性出血性炎症,表层黏膜坏死,形成灰色或黄色黏液纤维蛋白伪膜,呈麸皮样,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淤血、肿大、质脆,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胆囊充盈,胆汁似米汤状,胆囊黏膜出血。部分肾肿大,包膜易剥离,有弥散性出血点,膀胱内膜充血、出血。弓形虫病则脾脏出血严重。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清除并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对于发病猪只及时处理,夏秋季防止动物应激而致疾病暴发,对动物粪便等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
1、附红细胞体病:每吨饲料中添加附红宝1Kg+纽美强1Kg,连用7-10天;
2、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感:每吨饲料中添加纽美强1kg+纽达康500g,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