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夏季注意预防这几种高发病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8-06-07 08:22:26   浏览 :

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与弓形体病并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容易并发弓形体病,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对其它疾病原易感。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较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发病期间死亡率和淘汰率达30%~50%。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温暖季节,气温在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阴雨天后多发,尤其在吸血昆虫大量衍生繁殖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驱虫工作,清除并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对于发病猪只及时处理,夏秋季防止动物应激而致疾病暴发,对动物粪便等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

1、附红细胞体病: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1kg+附红宝1Kg+纽美强1Kg,连用5-7天;

2、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感: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1kg+纽美强1kg+纽达康500g,连用5-7天。

猪丹毒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丹毒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高热,败血症、皮肤上紫红色疹块,关节炎,心内膜炎,皮肤坏死。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但3-6月龄的猪易感性最强。而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有发病的报道。本病多散发,或呈地方流行。除感染猪外,也感染家禽、家畜、鼠类和人,所以为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35-50%的健康猪在扁桃体和淋巴组织中存在该菌。病猪、带菌猪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粪便、尿液、唾液、鼻分泌物将病菌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经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但也可通过昆虫如蚊、虻、虱等叮咬而传播。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引进猪只时,一定隔离,检疫,确保无病方可入群,要消灭舍内的鼠类和蚊、蝇、虻等昆虫。不要用废料,废水、或残羹等喂猪,必须应用时,一定煮沸消毒后才能应用。经常观察猪群,发现猪皮肤损伤应马上治疗。严禁家畜、家禽、野鸟等进入猪舍。免疫预防;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每头皮下注射1毫升,猪瘟免疫期1年,猪丹毒猪肺疫6个月。注苗前7天和注射后10天禁用抗菌素。

治疗方案

1、黄连解毒散1kg+酸化阿莫西林2kg(预防量可使用1kg),连用7~1    0天。

2、①严重不食者:大剂量青霉素肌内注射,一日3次

②重症肌注神盾(每10kg体重1ml)+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1日1次。

猪链球菌

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可导致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的死亡。

本病在我国20世纪50-70年代就有发生,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猪链球菌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的继发病,近几年来,猪链球菌2型造成特定人群的感染和死亡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当养猪人员、贩猪人员、屠宰人员手上等部位有伤口时,进入猪舍养猪或抓猪就要特别小心,最好戴好橡胶手套或用无毒、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做好消毒保护工作。死猪必须烧毁或消毒后深埋,病死猪决不能食用,与猪接触的人员当感觉不舒服,心跳加快时就要及时上大医院治, 本病对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仔猪多发败血症和脑膜炎,中猪多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在专业户猪场,本病常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等的继发病。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对发生出血性的手术如断尾、剪牙去势等要严格消毒。对有外伤的猪只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并进行严格消毒。重视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做好乳猪的三针保健工作:神农利剑分别在1天、7天、21天(分别注射0.2、0.5和1ml)。并在断奶前后,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1000g+纽达菲500g”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感染与发生。

 

    2、药物治疗:

链球菌病的治疗要快、要急,用药要狠、准,不能拖延。猪链球菌已经对一些抗生素有严重的耐药性,并且往往会有并发症、继发症的特点

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0g+纽达菲500g+黄连解毒散1000g或纽美强1000g+神农毒菌静1000g+黄连解毒散1000g/吨料,能有效的治疗猪的各种类型的链球菌病。

重症肌注:神盾(每公斤体重0.1ml,并且配合纽达菲(每公斤体重2.5mg)一起使用效果最佳